2025年6月11日,全球烟草行业迎来新一轮市场动态调整,各国监管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影响下,行业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烟草市场在严格合规的前提下,通过“直供大供烟直销”模式优化供应链,进一步提升了市场响应速度。与此同时,国际烟草巨头如菲利普·莫里斯、英美烟草等企业也在加速电子烟和加热不燃烧产品的布局,以应对传统烟草市场的萎缩。
记者今日从国家烟草专卖局获悉,近期发布的《烟草行业合规经营指引(2025版)》进一步明确了电子烟生产、销售及广告宣传的边界。其中,电子烟产品必须标注“有害健康”警示语,且线上销售渠道需接入全国统一的追溯系统。一位业内专家表示:“这不仅是监管的细化,更是行业自我净化的必然选择。”
在市场行情方面,2025年6月11日,云南中烟、湖南中烟等头部企业推出的新品卷烟价格稳中有升。例如,“云烟(软珍品)”零售价维持在55元/包,“芙蓉王(硬)”为48元/包,而高端产品“黄鹤楼(1916)”则达到120元/包。多位烟民向记者反映:“虽然价格有所上涨,但‘直供大供烟直销’让购买渠道更规范,避免了假货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电子烟市场在合规框架下呈现分化趋势。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子烟出口额同比增长15%,但国内市场因监管趋严,部分品牌选择转战海外。记者采访了深圳某电子烟生产商负责人,对方坦言:“国内合规成本高,但‘直供大供烟直销’模式让我们能与海外分销商直接对接,利润空间反而更大。”
消费者端,传统烟民与电子烟用户的态度呈现两极分化。一位长期吸食卷烟的消费者表示:“电子烟再‘健康’,终究是烟草的替代品,价格又高,不如传统烟实在。”而另一名年轻消费者则认为:“加热不燃烧产品口感接近真烟,但尼古丁含量更低,未来可能成为主流。”
国际层面,美国FDA近日批准了英美烟草旗下iQOS加热不燃烧产品在部分州的扩展销售,但欧盟委员会同时提出更严格的尼古丁含量限制草案。这一“双轨制”政策引发行业讨论。一位跨国烟草公司分析师指出:“全球监管的碎片化让企业必须制定差异化策略,‘直供大供烟直销’或许能帮助品牌穿透区域壁垒。”
在法律合规方面,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订案草案新增“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的罚则,违者最高可处货值20倍罚款。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执法大队队长透露:“近期查获的10起电子烟违规案中,有7起涉及线上平台未实名认证。”
行业创新方面,云南中烟宣布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的“低焦油智能卷烟”取得突破,通过芯片控温技术将主流烟气焦油量降至2mg以下。这一技术若大规模应用,或将成为“直供大供烟直销”模式下的高端新品。不过,有医学专家提出质疑:“焦油量降低不代表无害,消费者不应产生误解。”
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随机走访了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烟草专卖店。一位上海消费者表示:“‘直供大供烟直销’后,以前常见的‘黄鹤楼(软蓝)’50元/包的假货几乎绝迹了。”而广州的烟民则抱怨:“虽然正规渠道有保障,但‘中华(硬)’涨到80元/包,负担确实加重了。”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行业数据,2025年1-5月,全国烟草税收同比增长8.3%,但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分析人士认为,这与电子烟替代效应及控烟政策加强有关。一位卷烟零售户告诉记者:“现在‘直供大供烟直销’让批发环节减少,我们进货价格反而降了5%,但销量还是受电子烟分流影响。”
最后,在“直供大供烟直销”模式推广下,部分二三线城市开始出现烟草专卖店数量减少的现象。某省会城市烟草局工作人员解释:“‘直供大供烟直销’优化了渠道,但消费者习惯未完全改变,短期内仍需传统零售店作为补充。”
标签: 直供大供烟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