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0日,随着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监管政策的落地实施,烟草行业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上午10时,记者在北京朝阳区烟草专卖局门前观察到,多位手持营业执照的烟草零售户正排队办理新版许可证换发手续。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新版《烟草专卖许可证》增加了二维码追溯功能,要求零售户在销售时必须通过扫码记录交易信息,这一举措被业内视为强化监管的又一重要手段。
在政策解读环节,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法规司司长王立华接受采访时强调:“此次调整的核心目标是切断非法流通链条,新版许可证将与全国烟草交易系统实时对接,任何低于市场指导价的行为将被自动预警。”他特别提到,近期查获的一起跨省走私案中,涉案的“一手小贡烟批发商”通过伪造许可证逃避监管,新系统将对此类行为形成有效震慑。
市场行情方面,记者走访广州北京路烟行发现,政策出台后,部分品牌出现价格波动。中华(硬)批发价从每条780元涨至820元,芙蓉王(硬)则从320元上调至350元。广东烟草商业系统人士透露:“价格调整主要源于合规成本增加,新版许可证的申请费用从500元提高到1200元,加上扫码设备投入,零售户普遍面临压力。”
与正规渠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暗访中记者发现,在城中村区域仍有“一手小贡烟批发商”通过微信接单。一位要求匿名的批发商表示:“我们主要走量,一车货能省下十几万税款,现在虽然风险大,但利润空间仍然可观。”该人士透露,其货源多来自非正规渠道,部分产品甚至存在包装篡改问题。
法律合规层面,北京市律师协会烟草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明远分析:“《电子商务法》修订案对线上售烟的处罚上限提高到50万元,加上《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价格欺诈的界定趋严,违法成本已远超合规经营。”他建议零售户关注《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关于“不得低于批发价20%销售”的具体规定。
消费者视角中,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北京某高校教师李先生表示:“新政下买烟需要扫码登记,隐私保护令人担忧。”而上海某公司高管陈女士则认为:“过去买到假烟的经历让我支持监管,现在扫码能查真伪,购物体验反而提升了。”
业内专家观点多元。中国烟草学会常务理事刘建指出:“电子追溯系统与国际标准接轨,但系统稳定性仍有待观察。”而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官员则通过邮件回应:“中国控烟履约行动取得进展,但需警惕批发环节的监管漏洞。”
在河南许昌,记者采访到一位从业15年的零售户老王。他展示的账本显示,新政实施后,其日营业额从3000元降至1800元。“以前能卖假烟赚快钱,现在守法经营反而亏本,”老王坦言,“但看到隔壁被查处的同行,又觉得值了。”
国际对比数据更值得关注。世界银行最新报告显示,全球烟草市场合规率最高的国家是新加坡(99.3%),而我国目前仅为72.6%。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学者通过视频连线表示:“中国需借鉴其‘三位一体’监管模式,即税务编码+智能锁柜+实时监控。”
下午3时,记者随执法队突击检查某物流园时发现,一辆伪装成食品运输的货车内藏匿价值约50万元的非法卷烟。执法人员赵队长介绍:“近期查处的6起案件中,‘一手小贡烟批发商’均采用此类‘藏匿于日常’的运输手法,新政策实施后,此类行为将面临最高3年有期徒刑。”
傍晚时分,记者在杭州某商场烟酒专柜观察到,新版许可证换发后的首批零售户正在测试扫码系统。专柜经理周女士表示:“虽然增加了操作步骤,但系统自动生成的进销存报表确实提高了管理效率。”她同时提到,消费者对扫码行为接受度普遍较高,仅约5%的顾客会提出质疑。
综合全天观察,烟草行业监管进入“深水区”的特征日益明显。从许可证改革到价格调控,从技术追溯到法律惩戒,政策链条的闭环设计正在重塑行业生态。而那些试图通过灰色地带谋利的“一手小贡烟批发商”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合规挑战。
标签: 一手小贡烟批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