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0日,随着全球烟草行业持续面临监管趋严和技术革新的双重挑战,中国烟草市场在创新与合规的平衡点上再次迎来新动态。据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烟草销量同比增长3.2%,其中电子烟和低焦油产品成为增长主力,而传统卷烟市场则因“双控”(控烟与控税)政策进一步收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上海作为国内烟草消费与监管的前沿阵地,其市场动态尤为引人关注。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询问“上海哪有卖外烟的”,反映出外烟在特定消费群体中的持续热度。
记者走访上海多家烟草专卖店发现,尽管国家对烟草进口和销售有严格限制,但部分持证经销商仍通过合法渠道引入少量国际品牌。例如,位于南京西路的“环球烟草”专卖店近日上架了英国万宝路(Marlboro)和日本七星(Mild Seven)等品牌,每条价格普遍在人民币300元至400元区间,较国内同类型产品高出约30%。店员表示:“虽然外烟税率高,但部分消费者看重其独特的口味和包装设计,尤其是年轻群体。”
与此同时,国内烟草企业的创新动作频频。中国烟草总公司旗下的“中烟科技”在2025年6月9日发布了一款名为“智控烟”的新产品,该产品通过内置芯片实时监测吸烟频率,并自动降低单支焦油含量至8毫克以下。据中烟科技研发负责人李明介绍:“这是全球首款符合《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9条要求的智能烟草产品,预计将在7月进入试点市场。”记者注意到,该产品在发布会现场吸引了大量业内人士关注,其中不乏来自监管部门的代表。
监管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在2025年6月8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子烟监管的通知》中明确,所有电子烟产品必须在6月30日前完成“一物一码”追溯系统的升级。这一举措被业内解读为对电子烟行业的又一轮规范化管理。上海市烟草专卖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上海已有超过90%的电子烟零售点完成了系统对接,未达标者将面临停业整顿。”
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采访了多位烟民。30岁的金融从业者张先生表示:“电子烟的监管越来越严,但我发现低焦油传统香烟的口感并不如以前顺滑,可能需要适应。”而另一位消费者王女士则坦言:“上海哪有卖外烟的这个问题我最近也常问,但考虑到健康风险,还是尽量少抽。”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消费者对“智控烟”持观望态度,认为“技术控焦”是否真的有效仍需时间验证。
国际市场方面,根据菲莫国际(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其在中国以外市场的加热烟草产品(HTP)销量同比增长15%,但在中国大陆的合规渠道销售仍受限制。菲莫国际大中华区发言人通过邮件回应记者称:“我们尊重中国政府的监管政策,同时正探索与中烟科技在减害技术上的合作可能。”
烟草法律专家陈律师指出,当前中国烟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双轨制”——既严格限制外烟进口,又鼓励国内企业技术升级。他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16条解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运输、销售烟草专卖品,但合法渠道引入的外烟不在此列。”这一法律细节也成为部分消费者寻找外烟的依据。
市场行情方面,2025年6月10日,国内主流品牌“中华”硬盒价格稳定在人民币500元/条,而“双喜”等中端品牌则因原材料成本上涨上调了5%。相比之下,部分消费者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的外烟价格波动较大,有消费者反映“上周在静安区某地下市场买到一条外烟,价格比正规店便宜100元,但包装明显有拆动痕迹”。
业内专家点评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教授对烟草创新持谨慎态度:“技术手段可以降低部分危害,但根本解决之道仍在于控烟立法的持续完善。”而中烟协会一位不愿具名的副会长则认为:“上海哪有卖外烟的这类问题,反映出消费者对多元化产品的需求,但必须强调,烟草消费的最终趋势一定是向健康化、规范化靠拢。”
综合来看,2025年6月10日的烟草行业新闻呈现了创新与监管交织的复杂图景。从“智控烟”的亮相到电子烟追溯系统的强制实施,再到外烟市场的灰色地带,每一个细节都折射出中国烟草行业在健康与市场之间的艰难平衡。而消费者对“上海哪有卖外烟的”的持续关注,或许正是这一平衡尚未彻底打破的证明。
标签: 上海哪有卖外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