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疫情 汉口卖高仿烟加强监管防范

石诗琪 4

2025年6月10日,国家烟草专卖局今日发布最新行业监管动态,聚焦全国烟草市场秩序维护与打击假冒伪劣烟草制品专项行动。据悉,近期多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机关开展“利剑行动”,重点整治包括汉口卖高仿烟在内的非法售烟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记者今日从湖北省烟草专卖局获悉,该局联合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公安局在汉口地区开展突击检查,当场查获一批假冒“中华”“黄鹤楼”等知名品牌的卷烟,涉案金额高达50余万元。执法人员表示,此类高仿烟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更对消费者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目前,案件已移交公安机关进一步侦办。

在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部门也通报了一起网络售假案件。一名通过社交媒体销售假烟的网店店主被处以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据执法人员介绍,该店主通过物流寄递方式向全国多地销售假冒“利群”“玉溪”等品牌卷烟,单价多在200元至300元之间,远低于正品价格。

中国烟草总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强调,2025年将持续强化全链条监管,重点打击制假售假窝点、网络售假平台及“汉口卖高仿烟”等典型区域。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查获假烟案件1.2万余起,涉案金额超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2%,表明监管成效初显。

上海市烟草专卖局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正规渠道卷烟销量同比增长3.2%,其中“中华”品牌平均零售价维持在每条800元至880元区间,“玉溪”系列价格稳定在每条350元左右。专家指出,价格稳定是市场规范的重要指标,但部分地区仍存在低价售假现象。

记者走访汉口沿江大道附近时发现,尽管监管加强,仍有部分商户在隐蔽处销售“特价烟”。一位不愿具名的烟民透露:“在江汉路附近见过卖假烟的,一包‘中华’只卖150元,比正常渠道便宜近一半。”他坦言,虽然知道风险,但有时图便宜还是会购买。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明教授分析称,汉口卖高仿烟现象反映出制假售假行为向隐蔽化、网络化转型。他建议,应完善“线上+线下”联动监管机制,同时加大对购买者的警示教育力度。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新修订的《烟草专卖品市场监管办法》已于本月正式实施。新规明确,消费者若购买到假烟,可凭购买凭证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最高可获得货值金额3倍的赔偿。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已有37名消费者通过新规获得总计12.6万元的赔偿。

广东烟草专卖局通报的典型案例显示,广州一名烟民在二手交易平台购买“软中华”后,经专业鉴定发现为假冒产品。经投诉,平台方赔偿其450元。业内人士表示,此类案例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新路径。

针对汉口卖高仿烟等区域性突出问题,国家烟草专卖局表示将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联合公安、网信、邮政等多部门开展“溯源清网”行动。下一步,将重点整治物流寄递环节的假烟流通渠道,同时加强对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新渠道的监管。

烟草行业分析师张伟指出,随着监管趋严,假烟市场正在萎缩,但利润诱惑仍驱使部分不法分子铤而走险。他建议消费者可通过扫描烟盒上的“一品一码”二维码或拨打12313举报电话辨别真伪。

在行业市场行情方面,2025年1-5月全国卷烟产销基本平衡,库存较去年同期下降7.3%。云南中烟、湖南中烟等骨干企业均表示,将配合监管部门加强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确保每包烟可追溯至零售终端。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消费者对烟草监管的态度呈现两极分化。一位常年在汉口做生意的商户表示:“正规烟价太高,假烟有市场是必然的。”而另一位消费者则认为:“无论真假,抽烟有害健康,希望政府能加大控烟力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提供的数据显示,假烟中焦油含量普遍超标30%以上,部分重金属含量超标达5倍。专家呼吁,消费者应提高风险意识,切莫因贪图便宜购买假烟。

汉口卖高仿烟问题已成为全国打击假烟行动的缩影。国家烟草专卖局表示,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同时推进“智慧监管”建设,计划年内实现重点品牌卷烟生产、流通全链条追溯。

标签: 汉口卖高仿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