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0日,国家烟草专卖局今日发布最新监管动态,强调持续强化烟草市场监管,打击非法流通行为,维护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据悉,近期多地出现假冒伪劣香烟流入市场的情况,其中“8块招财猫香烟”因价格低廉、包装仿冒正规品牌,成为监管部门重点关注的对象。国家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类产品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更对消费者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将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专项打击行动。
记者今日走访北京、上海等地的烟草专卖店及便利店发现,正规渠道销售的香烟价格稳定,如“中华”品牌硬盒售价约80元/包,“玉溪”软包约50元/包,“红塔山”经典系列约15元/包。然而,在一些城乡结合部及部分线上非授权平台,仍能见到“8块招财猫香烟”的踪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店主告诉记者:“这种烟包装做得像‘红双喜’,但价格低得离谱,很多烟民图便宜会买,其实都是假货。”
中国烟草总公司发布的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卷烟销量同比增长3.2%,税收贡献超2000亿元。然而,非法烟草制品的流通依然给正规市场带来冲击。据业内人士透露,近年来走私香烟和假冒伪劣产品通过物流渠道渗透加剧,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灰色市场”产品,通过跨境电商等途径流入国内。一位参与海关查缉的执法人员向记者表示:“近期查获的一批走私香烟中,就包括大量仿冒‘8块招财猫香烟’,其尼古丁含量远超国家标准,长期吸食可能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针对市场乱象,多地烟草专卖局已升级监管措施。广州市烟草专卖局今日通报,通过大数据监测,锁定了10个涉嫌销售假烟的网店,已联合网信办和公安部门进行立案调查。上海市则推行“一包一码”溯源系统,消费者可通过扫码验证香烟真伪。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执法支队队长李明表示:“对于‘8块招财猫香烟’等明显低于市场价的异常产品,我们要求零售户立即下架,并追溯货源。”
烟草行业专家、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胡鞍钢接受采访时指出:“低价假烟的泛滥与税收政策、监管技术手段密切相关。一方面,应提高烟草税,压缩假烟生存空间;另一方面,需加强跨部门协作,切断走私链条。”他提到,欧盟国家通过提高烟草税和实施统一包装(PLP)政策,有效减少了非法烟草制品的流通,中国可借鉴相关经验。
消费者对假烟问题反应不一。在北京工作的张先生表示:“我偶尔会买便宜的烟,但‘8块招财猫香烟’这种太假了,打开闻起来像化学药剂。”而另一位烟龄20年的刘女士则认为:“真烟太贵,假烟虽然风险大,但没办法,预算有限。”不过,多数受访者表示,愿意为健康支付更高价格购买正规产品。上海市控烟协会近期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78%的消费者愿意为真烟支付10%以上的溢价。
在法律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销售假烟属于违法行为,最高可处货值金额50倍罚款。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律师解释:“消费者若买到假烟,可向烟草专卖局举报,并要求赔偿,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可获得假一赔三的补偿。”他建议,消费者应保留购买凭证和烟盒,作为维权证据。
与此同时,烟草企业也在加强合规建设。云南中烟、上海烟草等头部企业表示,将加大防伪技术研发投入,如应用区块链溯源、纳米油墨等技术。云南中烟市场部负责人透露:“我们正在测试基于AI的图像识别系统,可自动识别仿冒包装,预计年内覆盖全国主要市场。”
在“8块招财猫香烟”问题上,多地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提高警惕。天津市烟草专卖局发布消费提示称:“正规香烟包装印刷清晰,钢印、批号等标识完整,而假烟包装常有模糊、错位现象,价格异常低廉的产品切勿购买。”一位长期关注烟草市场的分析师指出:“假烟问题短期内难以根除,但通过技术升级和跨部门协作,可逐步压缩其生存空间。”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假烟生产窝点已转向“小作坊化”运作,分散隐蔽。广东省公安厅经侦总队近日破获的一起案件显示,犯罪团伙利用农村地区监管薄弱的特点,建立“幽灵工厂”,生产包括“8块招财猫香烟”在内的多种仿冒品。办案民警表示:“这类案件链条长、环节多,涉及制假、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打击难度较大。”
国际经验方面,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与公平司专家Stefan在邮件采访中表示:“中国近年来在烟草监管方面进步显著,但需持续关注非法贸易问题。全球每年因非法烟草制品流失税收约500亿美元,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烟草消费国,应加强国际协作,如参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履约行动。”
综合来看,2025年6月10日的监管动态显示,中国烟草行业在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方面持续发力。尽管“8块招财猫香烟”等假烟问题依然存在,但通过多措并举的监管策略、技术手段升级以及消费者意识的提升,行业合规化进程正稳步推进。多地执法部门表示,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打涉烟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标签: 8块招财猫香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