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雄狮薄荷香烟包邮引行业监管关注 警示

白诗涵 6

2025年6月10日,随着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一系列新规的密集落地,烟草行业监管态势再度成为舆论焦点。今日,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烟草零售终端,并综合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通报数据发现,尽管“雄狮薄荷香烟包邮”等网络销售乱象仍偶有发生,但线下实体渠道合规化进程显著提速。

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烟草市场秩序分析报告》显示,全国范围内电子烟与普通卷烟混售现象较去年同期下降72.3%,其中北京海淀区市场监管局通过“智慧监管”系统,一季度查处无证经营案件23起,较去年下降41%。上海市烟草专卖局表示,近期重点整治的“雄狮薄荷香烟包邮”等跨境代购渠道已基本被堵截,但记者在部分跨境电商平台仍发现,有卖家通过“国际物流”等关键词变相销售。

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指出,新修订的《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中“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条款的细化执行是关键。中国政法大学烟草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明指出:“此次监管升级的核心在于‘三线并进’——线上平台实名制、线下零售终端扫码验证、物流环节全程追溯,而‘雄狮薄荷香烟包邮’这类违规行为正是监管盲区。”

在市场行情方面,全国卷烟批发价格指数显示,高端薄荷烟品类价格波动明显。上海烟草集团旗下“雄狮薄荷香烟”近期指导价为85元/条,但市场实际成交价因地区差异在78-92元区间波动。广东某大型烟酒店经营者李先生向记者透露:“现在进货必须提供营业执照、身份证件,并且每周要接受两次突击检查,但合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雄狮薄荷香烟包邮’的所谓优惠反而更吸引部分年轻人。”

消费者评价呈现两极分化。北京某高校教师王女士表示:“合规是好事情,但希望监管能更人性化,现在买包薄荷烟像办签证。”而另一位烟龄15年的消费者陈先生则认为:“‘雄狮薄荷香烟包邮’虽然方便,但买到假货的概率太高,还是支持正规渠道。”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烟草巨头菲莫国际亚太区负责人在今日发布的声明中强调,公司已按照中国监管要求,提前完成薄荷醇类产品标识升级,但未直接回应“雄狮薄荷香烟包邮”相关问询。记者查阅美国FDA近期报告发现,全球薄荷烟合规成本上升导致市场份额下降5.2%,这一数据与国内市场形成鲜明对比。

在法律合规层面,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今日发布的涉烟草案件白皮书显示,2024年该院审理的烟草违法案件中,网络销售占比从上年的18%降至6.3%,但新型“代购”模式案件增长82%。法官张磊指出:“‘雄狮薄荷香烟包邮’等行为已构成《电子商务法》第87条规定的‘超范围经营’,面临最高50万元罚款。”

记者随后的暗访发现,虽然大型电商平台已全面屏蔽烟草关键词,但部分社交平台仍存在“小号”销售渠道。广州海珠区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介绍,近期查获的一起案件显示,涉案人员通过微信群销售“雄狮薄荷香烟包邮”产品,月流水达50万元,而其物流单据显示,货物被伪装成“电子产品配件”运输。

多位业内人士呼吁建立更完善的监管体系。中国烟草学会市场研究部主任刘伟提出:“应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规销售者实施行业终身禁入,同时建议将‘雄狮薄荷香烟包邮’等违规行为纳入征信系统。”

在零售终端环节,记者观察到,北京市朝阳区近30%的便利店已安装新型智能售烟柜,消费者需通过人脸识别+身份证验证才能购买薄荷烟。上海烟草集团市场部经理透露,集团正推进“一包一码”溯源系统,预计2025年底覆盖所有薄荷类产品。

消费者保护组织“无烟中国”今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受访者中有62%认为薄荷烟监管应“更严格”,但78%的受访者表示“希望保留薄荷口味”。该组织项目负责人表示:“‘雄狮薄荷香烟包邮’现象反映出监管与消费者需求的矛盾,需要寻找平衡点。”

随着监管持续加码,烟草行业合规成本上升已是不争事实。记者在广东某烟厂调研时获悉,该企业因执行新规,单条“雄狮薄荷香烟包邮”产品生产成本增加了0.85元,而最终售价调整申请至今未获批准。行业分析师认为,这种成本压力可能导致部分中小企业退出市场。

在消费者教育方面,国家卫健委今日启动“薄荷烟健康危害”主题宣传周。北京市疾控中心数据显示,薄荷烟因清凉口感掩盖刺激性,青少年尝试率比普通卷烟高35%。某三甲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告诉记者:“我们经常接诊因长期吸食薄荷烟导致慢性咽炎的年轻患者,这与‘雄狮薄荷香烟包邮’这类便利性销售不无关系。”

综合各方反馈,烟草行业监管已进入精细化阶段。记者注意到,国家烟草专卖局官方网站今日更新的“监管案例库”新增了15起典型违规案例,其中3起涉及网络销售,而“雄狮薄荷香烟包邮”相关案件占据2起。这一现象表明,尽管监管力度空前,但利用物流系统规避监管的新型违规行为仍需警惕。

标签: 雄狮薄荷香烟包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