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烟区别免税烟和普通烟的区别监管严格

顾晓芸 4

2025年6月9日,我国烟草行业监管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烟草专卖机构开展新一轮专项检查行动,重点针对免税烟市场流通、零售终端合规经营以及电子烟监管等方面进行整治。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烟草市场秩序总体稳定,但部分区域仍存在违规购销、价格虚报等问题,监管部门已对涉嫌违规的18家零售户立案调查。

在当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法规司司长王建国强调,近期部分消费者反映免税烟与普通烟存在混淆现象,需明确二者法律界定。他解释道:“免税烟和普通烟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税收政策、销售渠道和消费者身份限制上。免税烟仅限于离岛免税商店向离岛旅客销售,且必须提供有效离岛凭证,价格虽低于普通烟但严禁转手倒卖;而普通烟需缴纳全额消费税,零售价格严格执行国家指导价,如‘中华’(硬)零售价每条1280元,‘双喜’(经典1951)每条269元。”

记者走访北京朝阳区某免税店时发现,尽管店内设有明确标识,仍有少数旅客试图购买免税烟后带回市区销售。该店负责人透露:“我们已接到通知,从6月1日起加强离岛查验,凡无法提供离岛证明的顾客一律不得购买。此外,店内‘免税烟和普通烟的区别’宣传海报已全部更新,突出标注‘禁止二次销售’字样。”

与此同时,上海市烟草专卖局披露了一起典型案件:某电商平台商家通过虚假物流单据,将免税渠道购入的‘玉溪’(软)香烟以每条980元的价格对外销售,较普通渠道高出约200元。执法人员表示,此类行为不仅扰乱市场秩序,还涉嫌偷逃税款,目前已追缴税款及滞纳金共计12.6万元。

中国烟草总公司行业经济运行监测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5月全国卷烟销量同比增长3.2%,但价格体系稳定性面临挑战。业内专家、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中心教授李明指出:“免税烟和普通烟的区别在消费者认知层面仍需强化。部分烟民认为免税烟‘更划算’,却忽视其法律限制,这反映出烟草普法工作仍有提升空间。”

在消费者层面,记者随机采访了三位烟民。北京某国企员工张先生表示:“免税烟和普通烟的区别主要看价格,比如‘利群’(新版)免税价每条410元,普通价460元,差价明显。”而上海自由职业者王女士则认为:“免税烟包装上没有税控标识,这点容易被忽视。”相比之下,广州个体户刘先生的观点更具代表性:“其实烟的品质没变,关键是要合法合规,否则小失大不划算。”

针对电子烟监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2025年电子烟市场专项整治方案》,明确要求所有电子烟产品必须在6月30日前完成国标符合性认证。广东深圳某电子烟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我们已投入2000万元升级生产线,确保尼古丁含量、雾化物成分等指标符合新国标,预计6月15日完成全部产品下架重检。”

在零售终端管理方面,山东省烟草专卖局创新推出“智慧监管”系统,通过AI识别技术实时监测零售户是否执行明码标价、是否超范围经营。截至6月9日,该系统已累计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37起,罚款金额达8.3万元。山东省局信息中心主任陈华表示:“系统可自动比对零售户上传的进销存数据与实际库存,有效防范‘体外循环’行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与烟草依赖研究室最新发布的《2025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指出,尽管全国吸烟率较2020年下降1.5个百分点,但价格波动对控烟效果影响显著。报告建议:“应进一步缩小免税烟与普通烟的价格差距,减少非法流通诱因。”

记者注意到,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多地烟草企业开始调整营销策略。云南中烟相关人士表示:“新规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任何形式烟草制品,我们将同步升级‘青少年防伪识别系统’,预计7月在全国零售终端推广。”

在当日举行的全国烟草行业合规培训会上,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法官刘强以案例形式讲解了烟草领域最新司法判例。他特别提到:“消费者购买免税烟后非法转售,不仅面临行政处罚,还可能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最高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临近午间,记者在北京市东城区烟草专卖局检查现场看到,执法人员正对一家涉嫌“一证多店”的零售户进行突击检查。该户负责人坦言:“以为换个门头不影响,没想到被查实将面临许可证吊销和5万元罚款。”执法人员表示,此类违规行为在全国仍有发生,下一步将开展“亮证经营”专项检查。

截至发稿时,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发布消息称,将于6月15日召开“烟草行业合规经营月”启动会,重点部署2025年下半年市场监管工作。据透露,下半年将针对免税烟和普通烟的区别认知不足、电子烟跨界营销等新问题出台更细化规定。

标签: 免税烟和普通烟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