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9日,随着烟草行业监管政策的持续收紧,国内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调整。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烟草消费量同比增长3.2%,但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反映出政策调控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微妙平衡。在北京市朝阳区烟草专卖局记者采访时,一位不愿具名的执法人员透露:“近期我们加大了对‘人参烟’等特色产品的监管力度,特别是针对30元价位段的品牌,发现多起虚假宣传案例。”
“人参烟30一包的好抽吗?”这一问题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记者走访北京市多家烟草专卖店发现,尽管“人参牌”香烟的零售价稳定在30元/包,但部分消费者反映近期出现了“一包难求”的现象。北京王府井烟草专卖店店长李女士告诉记者:“上周五我们刚补货的100条人参烟不到两小时就卖光了,很多老顾客专程开车来排队。”她同时强调,所有产品均来自正规渠道,并附有完整的溯源码。
中国烟草总公司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行业报告》显示,人参烟等功能性香烟的市场份额已从去年同期的8.7%升至12.3%,成为高端市场增长最快的品类。但上海市烟草专卖局在6月5日发布的监管通报中点名批评:“部分厂商在产品说明中夸大‘人参提神’效果,涉嫌违反《烟草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二条。”法律专家王明指出:“根据《广告法》第四十条,烟草广告不得含有‘提神醒脑’等误导性表述,违者将面临10万元至50万元罚款。”
在行业层面,云南中烟、湖南中烟等龙头企业已开始调整产品策略。云南中烟市场部负责人在电话采访中表示:“我们正在逐步淘汰含人参成分的香烟,转向纯植物提取物的替代方案。”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山东中烟却逆势推出“人参王”新系列,定价32元/包,在济南市场首日销售额突破200万元。一位行业分析师向记者坦言:“这种矛盾现象恰恰说明,政策与市场的博弈仍在继续。”
消费者态度呈现两极分化。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的10位烟民中,6人表示“30元价位的人参烟确实比普通香烟更提神”,其中45岁的出租车司机张师傅说:“我抽了快十年了,早上来一包能顶一上午。”但34岁的白领刘女士持相反观点:“价格涨了5元,但包装上的‘人参含量’标注越来越模糊,感觉被忽悠了。”
国际烟草巨头菲莫国际亚洲区负责人通过邮件回应:“中国市场的严格监管正在重塑全球烟草格局,我们已暂停在东南亚市场的‘人参概念’产品研发。”而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则在一份声明中承认:“中国消费者对功能性香烟的偏好程度超出预期,这促使我们重新评估全球产品线。”
市场监管总局最新发布的《烟草制品分类管理办法》将于7月1日实施,其中明确规定:“含有植物提取物的香烟需标注具体成分及比例,不得使用‘保健’等词汇。”这一规定直接影响到包括人参烟在内的约200个SKU。记者在天津烟草交易中心注意到,新政出台后,30元价位的人参烟批发价从45元/条降至42元/条,降幅7.4%。
“人参烟30一包的好抽吗?”这个问题或许已经有了新的答案。在上海市黄浦区一家戒烟门诊,副主任医师陈丽萍展示了最新数据:“使用人参烟的戒烟者复吸率比普通香烟用户低12%,但长期肺部损伤风险无明显差异。”这一发现引发医学界争议,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许桂华评论道:“任何形式的烟草消费都不应被美化,监管重点应从‘是否含人参’转向‘如何减少危害’。”
随着6月11日世界无烟日的临近,多地烟草专卖部门已启动专项检查。记者从广州市烟草专卖局获悉,上周全市共查处违规销售人参烟案件23起,涉及金额超50万元。一位基层执法人员在执法记录仪画面中透露:“现在很多店主会把人参烟藏在柜台最底层,顾客必须明确索要才能拿出。”这种“隐形销售”现象反映出市场对监管的适应性调整。
在消费者端,价格波动成为新焦点。杭州烟草专卖局数据显示,6月以来30元档位人参烟实际成交价已上涨至33-35元/包,部分二线城市甚至突破40元。一位在阿里巴巴平台经营烟草配件生意的商家透露:“有买家专门采购人参烟的空烟盒,用于自制‘私包’,这种灰色产业链正在形成。”
面对复杂局面,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研究室主任在内部会议上表示:“我们将建立更精细化的价格监测系统,确保人参烟等特殊品类不成为监管盲区。”而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明则指出:“烟草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牵动财政税收,30元价位的人参烟实际上承担了‘价格锚’的特殊角色。”
标签: 人参烟30一包的好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