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 红塔山香烟图片引发行业监管关注调查

赵雨婷 5

2025年06月09日,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烟草市场秩序的通知》引发行业广泛关注。通知强调,针对近期部分地区出现的“天价”香烟销售乱象,将加大监管力度,要求各地烟草专卖部门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开展专项检查。据记者了解,此次整治重点包括“黄鹤楼(1916)”、“中华(金短支)”等高端香烟品牌,特别是其非正常渠道流通问题。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烟草专卖店,记者看到“中华(金短支)”香烟的标价为每包75元,但店员私下透露,通过微信“代购”渠道售价可达120元一包。这种价格差异在业内被称为“溢价”,主要源于部分消费者对特定品牌的“收藏”需求。中国烟草市场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明远指出:“高端香烟的过度炒作,不仅扰乱市场秩序,还可能诱发非法走私活动,这与《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中关于‘禁止非法运输烟草专卖品’的条款相悖。”

上海市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在6月8日的突击检查中,查获一批涉嫌假冒的“黄鹤楼(1916)典藏版”香烟,涉案金额超过50万元。该局法规处处长李伟向记者表示:“根据新修订的《烟草专卖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对无证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烟草制品的行为,将处以货值金额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记者注意到,被查获的假烟包装虽与正品高度相似,但防伪标识存在明显瑕疵。

在消费者端,市场反馈呈现两极分化。北京某高校教师王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收藏的“中华(金短支)香烟图片”,称“这是应酬场合的必需品,价格再高也得买”。而另一位来自武汉的普通烟民刘女士则抱怨:“现在连普通‘红双喜’都要15元一包,比去年涨了3元,压力很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卷烟平均零售价较去年同期上涨4.7%,其中高端品牌涨幅达8.3%。

烟草行业分析师陈思远在接受采访时引用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数据:“中国作为缔约方,有义务逐步提高烟草税。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税收增长应主要用于公共健康事业,而非单纯成为财政手段。”他同时提到,近期有“利群(新版)”等区域性品牌尝试通过“减焦降害”技术重新定位市场,但这种策略在消费者中的接受度仍有待观察。

广东烟草总公司市场部经理周琳透露,为应对监管趋严,企业正调整营销策略,比如将“双喜(硬经典)”等传统产品的促销活动从线下转移到合规的电商平台。记者登录某电商平台发现,虽然“双喜”香烟有售,但页面明确标注“需实名认证”且“仅限广东省内用户购买”,符合《电子商务法》关于特殊商品销售的规定。

在法律合规层面,记者梳理发现,今年3月施行的《互联网烟草制品销售管理办法》新增了“禁止利用信息网络发布烟草广告”的条款。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明远律师表示:“这意味着包括微博、抖音在内的社交媒体平台,若出现香烟名字与图片的推广内容,将面临最高50万元的行政处罚。”

行业内部也存在不同声音。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层干部告诉记者:“过度监管可能压缩合法经营空间,比如我们研发的‘云烟(软珍品)’低焦油产品,因成本较高,在价格管制下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不过,该干部也承认:“从长期看,规范市场有助于品牌集中度提升,目前全国烟草企业已从2015年的43家整合至目前的16家。”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消费者对监管的态度呈现代际差异。60后烟民老陈认为:“严管是好事,至少能挡住假烟。”而90后大学生小张则表示:“现在连电子烟都管了,感觉有点过度。”这种分歧折射出控烟政策在执行层面的复杂性。世界银行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卷烟消费税占零售价比例已达65%,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单箱生产成本仍在逐年上升。

针对行业未来发展,记者注意到,国家烟草专卖局正在起草《“十四五”烟草行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其中可能涉及电子烟监管、新型烟草制品标准等议题。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立新指出:“关键在于平衡控烟目标与产业转型需求,比如对‘黄山(天都城)’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可探索差异化监管模式。”

标签: 香烟名字与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