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9日,国家烟草专卖局今日发布最新监管动态,针对近期烟草市场出现的“假货回流”及“非法渠道购烟”等乱象,重申了《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并强调将进一步加大对走私烟、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的打击力度。记者注意到,在当前全球控烟趋势加剧的背景下,国内烟草行业正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环境,而消费者对合法渠道购烟的需求也日益凸显。
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市场监管司相关负责人透露,近期多地市场监测显示,部分消费者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到价格低廉的香烟,但事后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和真伪疑虑。该负责人表示:“任何形式的非法烟草贸易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更对消费者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根据《烟草专卖法》,烟草制品的生产、销售、进出口均需通过合法渠道,任何个人或企业不得非法收购、运输、储存和销售烟草专卖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张姓消费者近日通过社交媒体群组购买了一款“特价”中华香烟,价格仅为市场价的六折。然而,收到货后他发现香烟包装印刷模糊,烟丝质量也与正品存在明显差异。张先生表示:“虽然便宜了不少,但抽起来口感不对,而且包装上没有防伪标识,感觉像是假货。”他随后向当地烟草专卖局举报,执法人员经核实确认该批香烟为假冒伪劣产品。
与此同时,行业专家指出,近年来走私烟的“地下产业链”愈发隐蔽。中国烟草经济信息中心研究员李明在接受采访时分析:“不法分子利用跨境电商、物流寄递等新型渠道,将境外低价烟草走私入境,再通过层层转手销往国内市场。这种‘蚂蚁搬家’式的走私模式难以彻底根除,但通过大数据监管和跨部门协作,我们有信心将其压缩到最小空间。”
在价格方面,记者走访了上海、广州等地的烟草专卖店发现,当前市场主流香烟价格保持稳定。例如,一包中华(软)零售价为75元,红塔山(经典1956)为12元,而1979年物价香烟的价格与当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据史料记载,1979年时,一包“大前门”香烟价格仅为0.35元,而“中华”也不过0.8元,这与当时全国人均月收入仅40余元的背景形成鲜明对比。一位老烟民回忆:“那时候买包好烟得省吃俭用几天,现在虽然价格涨了,但收入也高了,选择更多了。”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电子烟监管趋严,部分消费者开始回流至传统烟草市场。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电子烟零售额同比下降15.3%,而同期传统卷烟销量则呈现小幅回升。对此,国家卫健委控烟专家委员会委员王芳表示:“电子烟的降温并不意味着控烟形势好转,传统烟草的危害依然巨大。我们需要的是更全面的烟草控制策略,而非简单的替代品转移。”
在法律合规层面,多地法院近期审理的烟草案件显示,违法成本正在提高。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宣判一起特大烟草走私案,主犯因非法经营数额达1.2亿元,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法官在庭审中强调:“《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明确规定了走私普通货物罪,烟草作为特殊商品,任何规避监管的行为都将受到严惩。”
行业市场行情方面,多家烟草上市公司财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行业利润增长平稳。中国烟草总公司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卷烟销量同比增长2.7%,其中高端卷烟占比提升至25%。然而,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消费升级,而非市场扩张,未来行业仍需应对控烟政策带来的结构性调整。
多位烟民和消费者对当前监管态势表达了不同看法。在深圳工作的刘女士表示:“支持严打假烟,但希望专卖制度能更透明,比如让消费者能通过手机扫码直接查询真伪。”而一位长期吸烟的陈先生则认为:“价格是关键,如果合法烟价太高,很多人还是会冒险买便宜的走私烟。”
针对这些声音,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法规司司长赵强在今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回应:“我们正在推进‘智慧烟草’建设,消费者可通过‘国家烟草专卖局’官方APP一键查询产品真伪。同时,价格问题涉及国家税收和控烟目标,需综合考虑。但可以肯定的是,任何低于市场指导价50%的香烟都应引起警惕。”
回顾1979年物价香烟的历史,当时的烟草价格虽低,但供应紧张;而到了2025年,尽管价格已大幅上涨,市场供应却更为丰富。这种变化背后,是经济发展与行业监管的双重作用。正如一位业内专家所言:“烟草行业的演变,始终在自由与秩序之间寻找平衡点。未来,随着‘双碳’目标下对高耗能产业的新要求,烟草行业或将迎来更深层次的变革。”
标签: 1979年物价香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