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日,全国烟草行业迎来新一轮监管政策落地,各地烟草专卖局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检查行动,重点整治“黑白沙烟批发市场”等非法烟草交易场所。据记者调查,此次行动是继《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后的首次大规模执法,旨在打击假冒伪劣烟草制品流通,维护合法经营秩序。
当天上午,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黑白沙烟批发市场”附近蹲点发现,该市场周边仍有少数商户通过地下渠道销售未贴有税控标识的香烟。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表示,此类行为已构成违法,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对涉案商户处以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将吊销烟草专卖许可证。
记者采访了北京市烟草专卖局市场监督处处长张明,他强调:“近期,我们收到多起关于非法烟草制品的举报,尤其是‘黑白沙烟批发市场’周边的地下交易屡禁不止。此次行动不仅针对批发环节,还将追溯至生产源头,确保全链条监管到位。”他透露,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共查处非法烟草案件1.2万起,涉案金额超3亿元,同比上升8%。
在上海市“黑白沙烟批发市场”,执法现场同样紧张。一名商户向记者透露:“现在查得严,很多客户都去邻省采购了,我们只能转做‘电子烟’生意。”上海市烟草专卖局数据显示,2025年5月,该市场合法经营商户的销售额环比下降12%,而非法渠道的卷烟价格却出现上涨,如“中华”硬盒批发价从450元/条涨至520元/条。
行业专家李教授接受采访时指出:“监管趋严是必然趋势,但需注意平衡市场供需。目前,合法烟草制品的税赋占零售价的约60%,过高的成本可能导致部分消费者转向非法渠道。”他建议,应通过技术手段如区块链溯源系统,提高监管效率,同时适度调整税率结构。
记者走访多家合法零售店发现,消费者对价格波动反应不一。北京朝阳区烟民王先生表示:“现在‘利群’软盒卖120元一包,比去年贵了10块,但为了健康,我打算少抽几支。”而另一位烟民赵女士则坦言:“便宜货不敢买,上次在‘黑白沙烟批发市场’附近买的‘双喜’,抽起来有怪味,怀疑是假烟。”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烟草市场分析报告》显示,全国卷烟销量同比下降5.3%,但高端烟(50元/包以上)占比提升至42%。报告指出,这一现象与消费升级和控烟政策双重影响有关。中国烟草总公司内部人士透露,公司正在研发“智能烟包”,通过RFID技术实现每包烟的全程追踪,预计2026年试点推广。
在广东汕头,记者发现“黑白沙烟批发市场”的部分商户已转型经营电子烟和戒烟产品。当地一位店主说:“烟草生意不好做,现在卖电子烟和尼古丁贴片,利润反而更高。”然而,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电子烟管理办法》已明确,所有电子烟产品需纳入专卖体系,非法销售行为同样面临处罚。
国际方面,世界卫生组织(WHO)在6月1日发布的《全球烟草流行报告》中特别提及中国,指出中国若能严格执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每年可减少约100万烟草相关死亡。该报告还称,中国非法烟草贸易占国内市场的13%,价值约600亿美元,呼吁加强国际合作打击跨境走私。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部分消费者对“降焦减害”概念存在误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研究员刘芳指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低焦油’香烟更安全,烟草的危害主要来自尼古丁和数千种化学物质。”她呼吁媒体加强科学宣传,避免误导消费者。
下午,记者跟随执法人员突击检查一处位于郊区的非法烟丝加工点,现场查获烟丝原料5吨,涉案金额约150万元。执法人员表示,此类“黑工厂”通常利用农村闲置厂房生产,逃避监管后通过物流网络销往各地。今年1-5月,全国共捣毁此类窝点237个,缴获假冒卷烟11.8亿支。
在“黑白沙烟批发市场”的合法经营区,一位老商户感慨:“我们做了二十多年,现在手续越来越复杂,但只要守法经营,政府还是会支持的。”他展示了自己的电子许可证和进货台账,表示:“现在每进一批货都要扫码录入系统,比以前透明多了。”
傍晚时分,记者在市场附近看到,部分消费者开始关注新型烟草制品。一位正在选购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的顾客说:“虽然贵一点,但听说比传统香烟危害小,而且味道也还行。”不过,该顾客同时表示,会继续关注监管政策,确保购买渠道合法。
随着夜幕降临,“黑白沙烟批发市场”逐渐恢复平静。但此次专项检查释放的信号十分明确:在“最严监管”时代,烟草行业各方参与者都需要重新审视合规经营的重要性。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合法渠道购买烟草制品,不仅是法律要求,更是对自身健康的保障。
标签: 黑白沙烟批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