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日,烟草行业迎来新一轮市场动态与政策调整,行业时讯速递今日焦点如下:全国多地烟草市场在“龙凤烟直销”模式的推动下呈现新气象,与此同时,监管部门针对电子烟及传统烟草的合规性审查进一步加码,市场供需两端均出现显著变化。
据行业内部人士透露,近期“龙凤烟直销”模式在部分省市试点推广,引发市场热议。该模式通过减少中间环节,直接将烟草产品从生产商或省级烟草公司送达零售终端,旨在提升供应链效率并降低成本。一位参与试点的零售商告诉记者:“‘龙凤烟直销’后,同款‘中华’硬盒批发价从原来的120元/条降至115元/条,利润空间虽然压缩,但订单量明显增加。”这一变化在二线城市尤为突出,部分烟酒店通过该模式实现了日均销售额10%以上的增长。
与此同时,国家烟草专卖局于5月31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电子烟流通领域秩序的通知》于今日正式生效。该通知明确要求,所有电子烟销售平台必须在6月15日前完成实名制登记与年龄验证系统升级,违者将面临最高50万元的罚款。记者走访北京朝阳区一家电子烟专卖店时发现,店主已暂停线下销售,转而通过线上渠道向已注册会员发货。“新规执行后,我们的合规成本提高了30%左右,但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店主坦言。
市场行情方面,传统烟草价格波动成为今日焦点。受云南旱情影响,2025年产季的烤烟等级烟叶减产约8%,直接导致“云烟(软珍品)”等高端产品提价。上海烟草集团人士表示:“目前‘云烟(软珍品)’建议零售价已从160元/包上调至170元/包,但实际市场成交价因渠道差异仍有浮动。”消费者李先生在社交媒体发文吐槽:“涨价幅度太大了,我现在一周少抽两包,转而购买‘红塔山(经典1956)’,价格稳定在90元/条。”
业内专家对“龙凤烟直销”模式的长期影响持谨慎态度。中国烟草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明华指出:“短期看,直销模式可能刺激消费,但长期是否可持续,取决于省级烟草公司的政策配合度。如果地方保护主义抬头,该模式可能被边缘化。”他同时提到,随着《烟草控制框架公约》2025年修订版生效,全球烟草行业面临更严格的控烟措施,中国作为缔约方需进一步调整政策方向。
在消费者端,关于“龙凤烟直销”的讨论热度持续上升。一位常年在广州从事烟草批发的商人透露:“‘龙凤烟直销’让部分品牌如‘利群(新版)’的流通价从75元/包降至70元/包,但市场反应两极分化——老烟民认为品质可能受影响,年轻消费者则更看重价格。”此外,有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指出,新规下烟草广告的禁令范围扩大,包括社交媒体的隐性推广,这将改变品牌传播策略。
国际市场动态同样值得关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本周批准了一款新型低温烟草制品,该产品通过控温技术降低焦油释放量,被部分分析师视为“烟草行业的新出路”。不过,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杨杰对此表示:“技术控烟只是权宜之计,根本出路在于减少烟草依赖。”他强调,中国应借鉴加拿大经验,逐步推行“无烟化城市”试点。
监管与合规领域,多省烟草局联合发布《2025年烟草专卖许可证年检指引》,要求所有零售户必须提供上季度库存清单及电子台账。一位在河南经营烟酒店的店主无奈表示:“现在连一包烟的销售记录都要存档,合规成本比开餐厅还高。”但合规专家王律师认为:“这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助于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龙凤烟直销”模式今日在华东地区迎来首例争议案例。安徽合肥某批发商因未通过直销渠道进货,被当地烟草局处以3万元罚款。该批发商在申诉书中称:“我们并非有意违规,而是‘龙凤烟直销’系统尚未覆盖所有偏远地区。”这一事件引发业内对区域差异化的讨论,有评论指出,政策落地需考虑“一刀切”与实际操作的平衡。
市场数据方面,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5月我国烟草制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2.3%,其中“龙凤烟直销”模式涉及的出口订单占比达18%。东南亚市场尤其活跃,越南、菲律宾的进口商反馈:“中国烟草的直销模式让我们更容易预测库存需求,降低了采购风险。”
最后,在消费者评价环节,记者采访了三位不同年龄段的烟民。35岁的程序员陈先生表示:“‘龙凤烟直销’让‘双喜(硬经典)’的零售价稳定在100元/包,我每月能省下约200元。”而60岁的退休教师张女士则认为:“价格波动太频繁,还是老品牌‘红河(软)’的70元/包最实在。”年轻群体中,22岁的大学生刘同学提到:“电子烟新规后,我们更倾向于购买‘中南海(硬冰润)’,它的价格在80元/包左右,且口感接近电子烟。”
标签: 龙凤烟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