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前缀:热点 新闻句:锦绣烟直供开启市场新篇章,速递

邓思怡 9

2025年5月31日,全球“世界无烟日”之际,中国烟草行业迎来一系列新动态。记者今日从国家烟草专卖局获悉,最新版《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实施细则已正式发布,明确要求各省市烟草公司进一步压缩电子烟销售渠道,同时加强对传统烟草制品的溯源管理。据行业内部人士透露,这一举措将直接影响“锦绣烟直供”等高端产品线,预计短期内市场供应将出现结构性调整。

上午9时,记者走访北京西单某大型烟草专卖店时发现,尽管“世界无烟日”宣传氛围浓厚,但仍有不少消费者在排队购买“中华”和“利群”等品牌香烟。一位30多岁的男性顾客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地方都限售,能买到‘锦绣烟直供’已经是运气了,毕竟价格摆在那儿。”该店员补充道,近期“锦绣烟直供”的零售价已从每条880元上调至920元,且仅限会员购买。

与此同时,多家烟草企业发布财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烟草销量同比增长3.2%,但利润增速放缓至1.8%。业内人士分析,这主要源于各地对公共场所吸烟的处罚力度加大。上海市烟草专卖局昨日通报,4月份因在室内公共场所吸烟被罚款的人数环比增加45%,其中不乏企业高管和公务员。

在监管层面,记者注意到,新规要求所有烟草制品必须在包装上增加“吸烟导致阳痿”等新型警示语。国家卫健委专家强调:“这类警示语的科学依据来自最新国际研究,预计能降低青少年吸烟率。”然而,一位不愿具名的卷烟厂设计师透露:“很多厂家正在研究如何让警示语‘低调’处理,比如用浅色字体或缩小尺寸。”

电子烟市场方面,深圳某电子烟生产商今日宣布停产含尼古丁产品线,转而研发“尼古丁替代疗法”辅助工具。该企业负责人称:“这是响应国家‘双控’政策(控烟控毒),也是自救。”但记者在淘宝平台发现,仍有商家以“代工出口”为名销售“无尼古丁”电子烟,价格低至39元/盒。

下午3时,记者参加由中国控烟协会举办的“2025控烟成效研讨会”。会上,清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明指出:“中国烟草行业正进入‘三足鼎立’阶段——政策收紧、技术升级、消费分化。”他特别提到,近期市场上出现的“电子雾化烟丝”技术可能成为未来突破口,但需警惕其被滥用为“新型毒品”。

“锦绣烟直供”的供应链变化成为本次会议焦点。某省级烟草公司高管透露:“我们正在测试区块链溯源系统,每包‘锦绣’都附带NFC芯片,消费者扫码可查种植、加工、物流全流程。”但消费者协会代表质疑:“这更像营销噱头,实际防伪效果存疑。”

傍晚时分,记者接到爆料称,某明星代言的烟草品牌今日秘密召开“品牌转型”会议。据内部文件显示,该品牌计划将30%的营销预算转向“健康生活方式”推广,同时降低焦油含量至8mg以下。但一位行业分析师指出:“这只是表面功夫,真要转型,除非彻底退出烟草领域。”

在零售终端,记者观察到“电子烟换购传统烟”的现象增多。广州某便利店老板说:“现在买两条‘双喜’送一个空电子烟杆回收券,很多年轻人觉得‘划算’。”这种“曲线控烟”做法引发争议,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研究室回应称:“正在研究此类促销活动的合规性。”

临近下班时,记者获得一份《2025年烟草行业合规指南》内部版本。文件显示,自6月1日起,烟草企业必须完成“三项自查”——广告投放合规性、物流运输合法性、产品标准符合度。其中,“锦绣烟直供”等高端产品被列为重点监控对象,要求提供“每批次种植许可证号”。

夜幕降临前,记者在朝阳区某写字楼附近发现一群“代购”正在交接香烟。他们声称:“‘世界无烟日’期间,从外地调货‘芙蓉王’有15元/包的利润空间。”这种灰色流通渠道的存在,让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执法队的工作量激增。据执法队长王建国介绍:“我们本月已查处12起跨区域调货案,涉案金额超200万元。”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收集到一组有趣的数据:当被问及“如果烟草价格再涨10%会怎样”时,40%的受访者表示“继续抽”,30%选择“换牌子”,15%考虑“彻底戒烟”,剩余15%则表示“买走私烟”。一位每日吸烟两包的货车司机说:“只要‘锦绣烟直供’还有,我就不会戒。”

截至发稿时,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发布“世界无烟日”特别公告,强调“健康中国2030”目标下烟草行业的责任。但公告中并未提及“锦绣烟直供”等具体产品线调整方案,引发市场猜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高端烟草市场的变革才刚刚开始,未来几个月将有更多政策细节落地。

标签: 锦绣烟直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