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1日,全球控烟日,中国烟草行业在严格监管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压力下迎来新的监管动态。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2025年烟草行业监管工作报告》,今年第一季度全国烟草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3.2%,但与此同时,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烟草制品的抽检力度显著加大。安徽省烟草专卖局在当天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特别提到,近期查获的非法烟草制品中,涉及“新制皖烟批发”的案件占比达15%,成为打击重点。
记者今日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烟草零售终端时发现,尽管“新制皖烟批发”在部分渠道仍有一定热度,但市场监管部门已通过价格管控和渠道追溯机制,对其流通范围进行了有效限制。上海烟草集团一位不愿具名的销售人员透露:“现在‘新制皖烟批发’的批发价已经从每条320元涨到350元,但实际走货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约20%。这主要是由于‘扫码溯源’系统全面上线后,零售户不敢冒险进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但电子烟用户数量环比增长12%。这一现象引起监管层高度关注。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李明在采访中表示:“我们正在修订《电子烟管理办法》,预计今年三季度实施。新规将重点解决电子烟与普通卷烟的混淆销售问题。”
在法律合规层面,记者注意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伟律师分析:“此次修订最值得关注的是第37条关于‘新型烟草制品’的定义,首次将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纳入监管,这将对‘新制皖烟批发’等传统品牌产生间接影响。”
业内专家观点呈现两极分化。中国烟草学会常务理事王教授认为:“‘新制皖烟批发’在高端市场仍有竞争优势,其独特的焦油含量控制技术符合部分消费者需求。”而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控烟专家约翰·史密斯则指出:“任何形式的烟草制品批发行为,只要存在价格差异,就可能成为非法流通的温床。”
消费者群体中,观点同样多元。在北京朝阳区某写字楼工作的陈先生(化名)表示:“‘新制皖烟批发’的价格优势确实吸引人,但现在的监管太严,很多地方买不到了。”而来自安徽的烟民刘女士则认为:“价格便宜但有风险,我宁愿买正规渠道的,虽然贵一点但心里踏实。”
市场行情方面,2025年5月31日,各品牌卷烟价格动态显示:中华(硬)批发价每条780元,利群(新版)每条270元,而“新制皖烟批发”在正规渠道的指导价为每条350元。但暗访发现,部分城乡结合部仍存在以“新制皖烟批发”为名的低价销售点,每条价格低至290元,但均无法提供正规销售凭证。
在安徽合肥,记者跟随当地烟草专卖局执法队进行突击检查时了解到,今年4月以来,安徽全省已查处“新制皖烟批发”相关案件23起,涉案金额超过600万元。合肥市烟草专卖局副局长周建国强调:“消费者购买‘新制皖烟批发’时,一定要查看防伪标识和销售许可证,否则可能买到假冒伪劣产品。”
国际视角下,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5年全球烟草流行报告》指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烟草消费国,其监管政策对全球控烟进程至关重要。报告特别提到:“中国对‘新制皖烟批发’等区域性品牌的监管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参考。”
下午3时,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北京召开“2025年‘世界无烟日’主题发布会”,宣布下半年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完善烟草制品追溯系统,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监管;二是加强对网络销售烟草的打击力度,计划新增500名专职网络监管人员;三是联合财政部研究烟草消费税调整方案,预计将高端卷烟税率提高3个百分点。
临近傍晚,记者在南京新街口商圈观察到,多家烟草零售店已开始执行新的“实名制购买”规定,消费者需出示身份证件并签署控烟承诺书。店员表示:“现在卖烟比以前麻烦多了,但‘新制皖烟批发’的销量确实比去年少很多,很多老顾客都说不值冒险。”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5月31日全国范围内关于“新制皖烟批发”的媒体报道超过120篇,其中78%的报道强调了市场监管部门取得的成效。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部分自媒体在传播“新制皖烟批发渠道”的所谓“内部消息”,当地监管部门已对这些账号采取约谈措施。
标签: 新制皖烟批发